紀念館是為紀念有卓越貢獻的人或重大歷史事件而建立的紀念地,用各種陳列、展覽方式來表現事件的精神,有助于樹立人民群眾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和社會價值觀。社教工作是紀念館與群眾之間的紐帶,是對外弘揚紀念館事件精神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故社教工作對紀念館而言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時強調,新中國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要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西路軍不畏艱險、浴血奮戰(zhàn)的英雄主義氣概,為黨為人民英勇獻身的精神,同長征精神一脈相承,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紅軍的故事,講好西路軍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張掖市甘州區(qū)西路軍烈士紀念館(高金城烈士紀念館)在充分發(fā)掘和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搭建紅色文化活動平臺,拓展紀念館宣傳教育等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推廣方面積極探索,充分發(fā)揮紀念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增強紀念館與社會的廣泛互動,吸引更多的觀眾走進紀念館。2020年高金城烈士紀念館結合本館實際,打造了一批紅色品牌社教活動,收到良好成效。
一、緊扣時代要求、利用自身優(yōu)勢、鑄造“萌娃從軍”“智勇小軍帽”等品牌社教活動,傳播紅色文化。
作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甘州區(q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張掖市甘州區(qū)西路軍烈士紀念館(高金城烈士紀念館)充分發(fā)揮紀念館紅色文化教育基地作用,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針對不同年齡層次觀眾的心理特點、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精心開展適合不同年齡段的社教活動。組織開展的各類社教活動致力傳播紅色文化,把握時代脈搏,在模式上尋求突破,與時俱進;在內容上尋求新意,深挖自身特色,努力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紅色品牌活動。
“萌娃從軍”主題社教活動。結合紀念館特色和本職,針對7—9歲兒童,在7月28日、8月6日開展了兩期八一建軍節(jié)“萌娃從軍”主題社教活動,參與活動的孩子們進行了簡要隊列訓練,體驗并掌握立正、稍息、立定等基本隊列條令,養(yǎng)成遵守紀律、服從命令的良好習慣;學唱《強軍戰(zhàn)歌》《看我的》等軍歌,并在午飯、徒步等活動過程中合唱,提升訓練士氣,增強訓練效果;破冰游戲—“直呼其名”“當頭棒喝”使團隊成員快速記住隊友名字,建立隊員友誼,凝聚團隊;定向越野—尋找初心亭引導青少年自主尋找龍渠烈士陵園及初心亭位置,完成向烈士紀念碑獻花任務,學會配合使用指南針和地圖,掌握基本定向越野技能,提高戶外運動興趣和野外生存能力;初心亭里話初心—聆聽紅色故事,通過聆聽指導老師講述紅色故事,引導青少年增強對紅色文化的興趣,播種信仰火種,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自覺成為紅色基因傳承人;尋找紅星楊、吃憶苦思甜飯,孩子們感受艱苦歲月,體味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對比感受祖國的繁榮富強,人民生活的富足,增強愛國熱情;打靶訓練,體驗部隊射擊訓練項目,深度感受軍營生活,提高青少年對軍旅生活的興趣;素質拓展訓練—“光明之戰(zhàn)”“爬蟲競走”“手腳并用”等游戲持續(xù)增進團隊凝聚力,培養(yǎng)孩子敢于競爭、勇于拼搏、崇尚榮譽的精神,提升孩子們正確面對失敗和挫折的能力;在結營儀式中頒發(fā)社教活動紀念章,增強榮譽感和成就感,給孩子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回憶,有助于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靈活運用這次活動的所思所學所感,解決未來面對的困難和挑戰(zhàn)?;顒訉⒓t色基因傳承貫穿始終,旨在讓孩子們體驗軍營生活,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生活和獨立自主能力,磨練頑強意志,增強紀律觀念,教育引導他們知軍史、感軍恩、樹軍夢,培養(yǎng)少年兒童崇尚榮譽、團結進取、遵守紀律的優(yōu)秀品質,發(fā)掘敢于探索勇于拼搏的堅毅品格,推進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高質量發(fā)展。兩期活動,期期爆滿,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
“智勇小軍帽”社教活動。活動邀請館校共建學校的20余名小學生參加。重在培養(yǎng)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寓教于樂、寓學于趣。活動以場景模擬競賽形式進行,參與青少年隨機組成4隊,每隊4人,競賽采用積分制,積分最高隊獲勝。活動中,孩子們抽簽隨機分隊,充分發(fā)揮聰明才智為自己的隊伍起紅色主題隊名,設計隊旗,擬定口號;“小小情報員”環(huán)節(jié),要求孩子們在展廳中尋找各隊拿到的革命歷史知識答案,將過去的講解員講轉變?yōu)楹⒆觽冎鲃訉W習、主動觀察,學會怎樣在參觀展覽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巧送“雞毛信”,各隊隊員扮演小小情報員,穿越敵人封鎖線等千難萬險向紅軍隊伍遞送“雞毛信”;踏過指壓板模擬的“雪山草地”,忍受著身體的不適,運用智慧,調動身體的協(xié)調性 ,將“雞毛信”成功送達隊友手中?;顒又嘏囵B(yǎng)青少年熱愛祖國、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良好品德,充分發(fā)揮了紀念館的社會教育職能。
二、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多種發(fā)展途徑、優(yōu)化紅色文化宣傳教育效果。
(一)借助紅色文化志愿者,搭建服務社會的宣教工作新平臺。
紀念館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課堂,廣大青少年既是紅色文化的接受者,同時也是紅色文化的傳播者,紀念館每年與團區(qū)委聯(lián)合開展紅色文化志愿者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利用媒體向社會公開招募小小志愿者、小小講解員,參加針對志愿者、講解員開展的各類紅色文化主題活動。區(qū)屬學校學生積極踴躍報名參加,真正使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未成年人的“紅色文化精神家園”。與此同時,紀念館還擁有一支以河西學院在校大學生為主體的固定志愿者服務隊。針對大學生志愿者開展“紅色文化使者”社教活動,他們利用節(jié)假日,整齊著裝,用自己獨特的講解方式出色地完成各種講解接待、社教活動保障任務。通過志愿者的工作,使紀念館更切實地走進社會公眾的生活,更好地促進紀念館紅色文化的傳播。
(二)建立與其他組織機構的互相合作關系,館校共建,在雙贏下提升紅色文化宣傳教育品位。
紀念館采用共建、共享途徑構建聯(lián)動平臺,整合不同單位的資源優(yōu)勢,形成合力,為開展社會教育活動提供支持。先后與相關部門、教育和文化機構、社會組織等建立合作關系,取長補短、各取所需,實現雙贏,進一步弘揚和傳承紅色文化。注重與兄弟單位的交流探討,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和工作經驗交流會,共同研究問題、介紹經驗、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積極開展相關業(yè)務合作,充分利用各館優(yōu)勢資源,共享宣教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