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三促”行動進行時】高金城烈士紀念館崗位大練兵之禮儀課堂(第8期)
《論語·鄉(xiāng)黨》:“入公門,鞠躬如也?!本瞎Y在我國有相當長的歷史,至今仍然是我們日常生活、社交活動中的重要禮節(jié)之一。
關于鞠躬禮,你知道多少?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到人們用鞠躬來表達禮儀,那么,你知道淺度、中度、深度要如何行禮嗎?一起來看看吧!
鞠躬適用場合
鞠躬禮既可以用于莊嚴肅穆或喜慶歡樂的儀式中,也可以用于一般的社交場合;既可用于社會,也可用于家庭。
鞠躬適用于莊嚴肅穆、喜慶歡樂的儀式場合。
日常生活中學生對老師、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表演者對觀眾等都可行鞠躬禮。
領獎人上臺領獎時,向授獎者及全體與會者鞠躬行禮。
演講者可用鞠躬來表示對聽眾的敬意。
遇到客人或表示感謝或回禮時,或是遇到尊貴客人,這時可行鞠躬禮。
鞠躬禮行禮的距離
行鞠躬禮一般在距對方2—3米的地方,在與對方目光交流的時候行禮,要先看對方的眼睛,面帶微笑。上身向下彎時,再看對方的腳,抬身后,再次注視對方的眼睛,千萬不要看自己的腳或低垂頭部,那樣就形成低頭認罪,是一種很難看的姿態(tài)。
鞠躬禮方式
淺度鞠躬:上身彎曲約在15-30度,敬意程度稍輕,略高于日常使用的點頭致意禮節(jié),適合于見面招呼、社交問候。
中度鞠躬:上身彎曲約30-45度,適合于一般性感謝、敬意、歉意以及服務人員招呼客人等。
深度鞠躬:上身彎曲約45-90度,表示鄭重、虔誠的敬意、悔恨。
淺度、中度鞠躬,只需致禮一次,不可連續(xù)、重復施禮。深度鞠躬敬意程度高,一般需連續(xù)致禮三次,如向逝者表示敬意等,頭部下垂,上身下彎度可達90度。
鞠躬必須是站立的,如果在座位上看到了領導,客人應起立鞠躬。
鞠躬的動作看似簡單,其實卻頗有講究。每一種不同形式的鞠躬,其實都有它自己的用處與獨特的禮儀含義。你學會了嗎?